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老子名句赏析(精选美句66句)

  • 发布时间:2023-11-29 12:31 编辑:admin 点击:
  • 老子名句赏析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名句赏析)。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1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1、(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4、(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1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6、(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1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8、(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19、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2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2、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3、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陈国苦县。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老子即李耳,是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24、(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25、人道和天道正好相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富人资源越多,赚钱就越容易;穷人整日为生活奔波,越是没钱,就越难赚钱。

    26、(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27、(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2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9、他能够从河南项城袁家寨的一个无赖恶少一步一步混到“大总统”、最后还当上了“皇帝”,如果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没有一套本领,那可能吗?袁世凯如果从“厚黑学”上来说,那么他应当是顶尖“高手”了。  

    30、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第53章)  

    3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2、《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3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34、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3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6、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37、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38、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0、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41、(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4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4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46、他是要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做善人,做慈爱之人,做上善之人,走这样的“道”,要做一个这样的得道的人。他要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的境界,人生的境界。《老子》是对“厚黑学”说“不”的。  

    47、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

    48、“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4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1、天之道,是减损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比如,山高就用风吹之,水多就有河流之。这就是科学所讲的自然生态平衡,像现在环境污染很厉害,到处在喊环保,其实不用喊,只要人什么都不做,让老天来做这个工作,想必用不了几年,大自然又能恢复到从前模样了。

    5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3、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5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5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5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8、此外,又引用了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

    5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0、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61、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也不能找到我的小木匣。

    6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老子的名言警句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4、(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6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