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狂人日记讲的是什么内容(精选美句50句)

  • 发布时间:2023-09-24 10:07 编辑:admin 点击:
  • 狂人日记讲的是什么内容

    1、“三大人云长毛者谎,实不过难民数十人,过何墟耳。所谓难民,盖犹常来我家乞食者。”耀宗虑人不解难民二字,因尽其所知,为作界说,而界说只一句。

    2、“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3、《狂人日记》可以写出,乃至发表,要感谢钱玄同。和鲁迅一样,钱玄同曾留学日本,并师从章太炎,两人可谓同门,钱玄同对鲁迅、周作人两兄弟的才华也十分认可。从其日记看,在1918年1月接手《新青年》编辑工作前几月,钱玄同便与两人加紧了联系,到1918年2月,更是隔几日便去鲁迅家。(狂人日记讲的是什么内容)。

    4、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5、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6、由于这篇小说的署名,鲁迅死后还曾经招致了一些误会。有人把署名会稽周逴的译作《红星佚史》(英国罗达哈葛德、安度阑原著)认为是鲁迅的翻译。

    7、我不是研究鲁迅的专家,谨以此文纪念“《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

    8、简言之,《狂人日记》在对吃人的历史加以考证并对现实观察之后,形成了对中国吃人模式的著名论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9、据李宗刚先生研究,《新青年》从文化启蒙的理念出发,不再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自然来稿,而是组织约稿。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积极后果:作者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继承期刊的文化立场;编辑所编发出来的作品体现期刊的文化诉求;读者所阅读的作品渗透了期刊的文化期待。

    10、1917年的鲁迅本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的。可蔡元培在这一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事,最终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1、“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12、可见这篇小说确不像成仿吾所说的“很平凡”,也不像蒋梦麟所说“只为了好玩,舞文弄墨,对旧礼教和社会现状挖苦讽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而是鲁迅对中国社会及民族深刻洞察、反思的结果,也寄托了他对中国社会的期望。

    13、鲁迅对北大的事本不热心,但旋即意识到这对弟弟周作人而言是重要的机会。鲁迅随即和蔡元培取得联系,就周作人到北大任教一事磋商。1917年3月7日,鲁迅在日记里记录:“上午寄二弟信,附旅费六十。”这是通知周作人,他已被北京大学聘请,即刻北上。

    14、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5、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上的《狂人日记》,现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16、几年之后,鲁迅将《狂人日记》编入他的第一本小说集,书名是《呐喊》。显然,鲁迅企图向“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呐喊,寄希望被唤醒的人们最终有可能毁坏这个“铁屋子”。

    17、某君昆仲,今隐其名,……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18、“而司爨之吴妪亦弗去,其人盖七十余矣,日日伏厨下不敢出。数日以来,但闻人行声,犬吠声,入耳惨不可状。既而人行犬吠亦绝,阴森如处冥中。一日远远闻有大队步声,经墙外而去。少顷少顷,突有数十长毛入厨下,持刀牵吴妪出,语格磔不甚可辨,似曰:‘老妇!尔主人安在?趣将钱来!’吴妪拜曰:‘大王,主人逃矣。老妇饿已数日,且乞大王食我,安有钱奉大王。’一长毛笑曰:‘若欲食耶?当食汝。’斗以一圆物掷吴妪怀中,血模糊不可视,则赵五叔头也……”“啊,吴妪不几吓杀耶?”李媪又大惊叫,众目亦益瞠,口亦益张。

    19、在陆帕版《狂人日记》中,陆帕不仅是导演,同时也是编剧、舞美设计、灯光设计。“不喜欢准备好的剧本”的他,将鲁迅原著只有4000多字的短篇小说,改成了5个小时的大戏。

    20、《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扩展资料《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

    21、对于编辑如此良苦用心,周作人也十分感叹:“本文中又随处批注,共有十处,虽多是讲章法及用笔,有些话却也讲的很是中肯的,可见他对于文章不是不知甘苦的人。”

    22、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23、人们心中有很多个鲁迅的形象:为孔乙己和阿Q作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性批判家;幽默、犀利、骂人毫不留情的文坛论手;“骨头最硬”“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民族魂……然而,1917年的他还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

    24、其鲁迅的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的专业训练。鲁迅讲过,“在医专学习期间共解剖过二十几具尸体,一开始也曾感到不安,后来就不觉得什么了……当开始去破坏的时候,常会感到一种可怜不忍的心情”。没有对人的身体有相当深的感触,很难把吃人这个主题如此震撼性的提炼。

    25、其精神分析法。《狂人日记》记载了主人公最为重要的精神世界变化和心理过程的四个阶段:“发现异常、怀疑被吃”;“察觉阴谋、警惕被吃”;“反思吃人、劝告他人”;“忏悔自我、救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首先发现自己深处具有的原始欲望,“对吃人习以为常”的群体之中,他们延续和体现了“野蛮人”的“本我”。所以,主人公担心他人要吃了自己“并非紊乱的意识”,而是一种合理怀疑;进而主人公要保护自己以实现“自我”;再然后主人公反思吃人,劝告他人,自我忏悔,实现了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超我”。所有这一切的背后,可以看到强烈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26、在《我对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一文中,钱玄同说:“我认为周氏兄弟的思想,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所以竭力怂恿他们给《新青年》写文章。民国七年一月起,就有启明(即周作人——编者注)的文章,那是《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接着第四诸号都有启明的文章。但豫才(即鲁迅——编者注)则尚无文章送来,我常常到绍兴会馆去催促,于是他的《狂人日记》小说居然做成而登在第四卷第五号里了。自此以后豫才便常有文章送来,有论文、随感录、诗、译稿等,直到《新青年》第九卷止(民国十年下半年)。”

    27、更重要的是,《新青年》编辑部来到了北大。因蔡元培改革,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一批新派人物汇聚在了北大。鲁迅与他们的交往,直接促成了他由“沉默”向“呐喊”的转变。最为关键的事件是钱玄同以《新青年》编辑名义向鲁迅约稿。两人在日本留学时期就相识,又同是章太炎的学生。钱玄同常去绍兴会馆找周氏兄弟谈天,从1917年8月到1918年4月,鲁迅日记中记载钱玄同来访达22次之多。二人发生了著名的关于“铁屋子”的对话,被鲁迅记载在《呐喊·自序》中:

    28、目前为止,人们解读《狂人日记》,强调的是鲁迅对中国数千年吃人文化的一种揭露和批判。因为鲁迅信手拈来了至少“易子而食”、“食肉寝皮”、“海乙那”、“易牙”、“徐锡林”被吃等典型案例。但是,我更宁愿相信鲁迅在写中国吃人历史的背后,还看到了整个人类的吃人历史。1918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依然每天重复着人吃人的历史。在现代媒体并不发达的中国,中文和西文报刊杂志也会刊登中国各种军事集团之间残杀,以及世界大战和俄国内战的血腥文字和照片。

    29、鲁迅创作《狂人日记》来自他与钱玄同(1887-1939)的一场关于“铁屋子”的对话。

    30、“唔,打宝行宝,……凡我村人穷追,长毛必投金银珠宝少许,令村人争拾,可以缓追。余曾得一明珠,大如戎菽(16),方在惊喜,牛二突以棍击吾脑,夺珠去;不然纵不及三大人,亦可作富家翁矣。彼三大人之父何狗保,亦即以是时归何墟,见有打大辫子之小长毛,伏其家破柜中。……”

    31、鲁迅的《狂人日记》捕捉出吃人主题,既是他对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深刻理解,是他对人生的重要观察和感受,更是当时中国与世界现实的一种刺激。

    32、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33、1918年8月20日,鲁迅在致许寿裳的信中谈到了这篇小说,谈到中国历史是一部吃人历史的这一思想。这信中说:

    34、而就在此之前,公务员周树人尚处在“十年沉默”之中。直到《狂人日记》发表,他才真正成为我们熟悉的那个鲁迅。这一转折的发生,和1917年中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及《新青年》编辑部成员在北大的会聚有直接的关系。

    35、我读《新青年》里鲁迅君的《狂人日记》,不觉得发生了许多感想。我们中国人,最妙是一面会吃人,一面又能够讲礼教。吃人与礼教,本来是极相矛盾的事,然而他们在当时历史上,却认为并行不悖的,这真正是奇怪了。

    36、(6)不孝有无后为大语见《孟子·离娄上》。据汉代赵岐注!坝诶裼胁恍*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37、予初殊弗解先生何心,敬耀宗竟至是。耀宗金氏,居左邻,拥巨资;而敝衣破履,日日食菜,面黄肿如秋茄,即王翁亦弗之礼。尝曰:“彼自蓄多金耳!不以一文见赠,何礼为?”故翁爱予而对耀宗特傲,耀宗亦弗恤,且聪慧不如王翁,每听谈故事,多不解,唯唯而已。李媪亦谓,彼人自幼至长,但居父母膝下如囚人,不出而交际,故识语殊聊聊。如语及米,则竟曰米,不可别粳糯;语及鱼,则竟曰鱼,不可分鲂鲤。否则不解,须加注几百句,而注中又多不解语,须更用疏,疏又有难词,则终不解而止,因不好与谈。惟秃先生特优遇,王翁等甚讶之。予亦私揣其故,知耀宗曾以二十一岁无子,急蓄妾三人;而秃先生亦云以不孝有无后为大(6),故尝投三十一金,购如夫人(7)则优礼之故,自因耀宗纯孝。王翁虽贤,学终不及先生,不测高深,亦无足怪;盖即予亦经覃思多日,始得其故者。

    38、1917年,鲁迅处在人生中最苦闷的一个时期。他独自一人住在北京宣武门外绍兴会馆的一排僻静小屋中。会馆院中有一棵相传缢死过女人的槐树,鲁迅在夏夜常摇着蒲扇坐在这棵槐树下,透过密叶的缝隙凝视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每日依然要到教育部例行上班,回来后,便一人在这会馆中抄古碑。今日鲁迅博物馆还保存着鲁迅那时抄碑的墨迹,全部是用极端正的蝇头小楷誊抄,显然费时颇多,这正是鲁迅所谓“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鲁迅甚至给自己刻了一方石章“竢堂”,取了一个号“俟堂”,意思都是一个,即“待死堂”。

    39、对文学作品来说,最严厉的考验就是时间。茅盾评价《狂人日记》:“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到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

    40、熟读了大量鲁迅作品的陆帕,是带着无数的问题,像去探索一个谜题一样,对待鲁迅和这部作品的。正如他自己所言:“谜题类剧本的探索对我很重要。”伴随着一些一直都被忽视的问题,似乎早已被人们熟悉的鲁迅和《狂人日记》重新变得陌生。

    41、在这篇小说中,鲁迅通过“狂人”的口,表示了他对于将来新的社会制度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42、(3)属对即“对课”。旧时学塾教学生练习对仗的一种功课,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组成对偶的词句。

    43、Peoplewithsensitivitiesaheadoftheirtimeareconsideredsickbytheircontemporaries.LuXunhasrecognisedtheevilinthetraditionalmoralityofhispeople,whichleadtomutualhatredandpeopledevouringeachother,bothfigurativelyandliterally.Thisisapropheticvision.ItisnotonlypreachedbythecharacterLuXun–apossiblehumanisticvisionofhumandevelopment,butalsothefearofthehumankindthathaspopulatedourplanetsofar.Thus,developingindestroyingeachotherandruiningourEarth.Forme,theliterarypiece–AMadman’sDiary isacrythatIneedtoletintothedepthsofmysoulandsuccumbtothismadness,evenifonlyforamoment;inordertomoreclearlydiscernmyowncruelty,andthecrueltyofourtraditionsandculture…

    44、陈独秀、胡适等人从理论上倡导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真正实绩就最先体现在鲁迅的创作上。《狂人日记》发表后,鲁迅和北大诸人的关系进一步拉近,当时的北大学生傅斯年、孙伏园为《狂人日记》撰写了最初几篇评论,将其推向公众,陈独秀则对鲁迅的创作“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此后不断向他约稿,催生了《孔乙己》《药》等一系列重要作品。

    45、这种“吃人”的弊害,在《狂人日记》中令人毛骨悚然。鲁迅在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这个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看到此处,脊梁上冷飕飕的,心里直发毛。

    46、政治环境严酷,教育部其他同僚为避祸,纷纷公开表现自己沉溺于某一种嗜好,或嫖妓赌博,或古玩书画,以求自我保全。鲁迅不嫖也不赌,就靠抄古碑、读佛经、辑录古书消磨时光,周作人后来回忆鲁迅这段经历:“人人设法逃避耳目……鲁迅……只好假装玩玩古董。又买不起金石品,便限于纸片,收集些石刻拓片来看。”这样的状态,从1912年一直持续到1917年。

    47、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这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并在次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轰动了国内文化界,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檄文。

    48、这篇小说发表时的署名是“周逴”。周逴是周作人在翻译外国小说时所常用的署名。周作人当初把这个“周逴”当作半真半假名氏,认为“逴”从卓声,与“作”当是同音。

    49、《狂人日记》话剧版(2011年;导演:李建军)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