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精选美句44句)

  • 发布时间:2023-08-28 11:31 编辑:admin 点击:
  •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1、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2、要真正认识自己:需要把理性的自己剔除出来,观察正在做事的自己,做事的自己往往充满了太多的感情,在讲道理的时候也往往是不讲道理的。儒家“修身养性”的方子,可让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基督教中让自己忏悔以及其他的方式,也可让自己认识自己。

    3、既然不懂勇敢,那有没有什么是经过自己内心思考、理解了的东西呢?(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4、他比别人知得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他知道了知的限度,他发现了无知之本质上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他想用辩论的方式去启迪别人去发现这个无知之知。你认为是A吧,他可以引导你得到非A的结果。那你认为是非A吧,他又可以引导你得到A的结果。智慧之人会感到困惑,从而走上哲学之路。因为,哲学往往始于困惑。

    5、由法国画家雅克·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6、所以,当剪掉杂枝繁叶去寻找根本的时候,很容易就发现,所有的文化都建立在了“人”的基础上产生,东西方均是如此,其文化的根源都是人性。每个时期的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在西方则产生了比较完备的人性学科,在东方却没有出现,但是东方的这些哲人都懂这个,但是他们更着重于整个社会的建设,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的方案学说。但这并不说明中国人在“认识自己”方面下的功夫就少了。

    7、普罗泰戈拉讲“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这个命题很容易被当做是感性论的理解,因此苏格拉底纠正说:“人的无形意识是世界万物的最后尺度;塑造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我们自己。”这里,他把人的理性看做是人的本质和最高存在。

    8、说白了,物质不是意识,但是必须通过意识才能认识物质。人不是环境,也要通过环境才能认识人。

    9、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哲学家们,当时都热衷于探讨自然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比如泰勒斯认为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德莫克里特认为是“原子”等。在苏格拉底看来,探讨这些问题毫无意义,对于拯救灵魂一无用处。他把雅典德尔斐神庙金顶上刻着的“认识你自己”看作是哲学的最高任务。

    10、苏格拉底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的观点,成为哲学史上的滥觞。

    11、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我就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因此,古罗马时期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2、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就算法律委屈了自己,他也不以错误对抗错误,以怨报怨,而是接受法律判决,无条件服从!

    13、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

    14、好在追求智慧的火苗未曾熄灭,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以苏格拉底为源头的古希腊哲学影响了之后的整个西方哲学史。

    15、在这里提苏格拉底,只想说明中西方文化其实在根源上是相通的这个道理。

    16、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言论自由的主张与雅典民主制度发生了严重冲突,因此被以“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处死罪。

    17、他说,雅典法律比父母更为崇高和神圣。因雅典法律赋予了自己生命、教育和其他生存的权利。出于对法律的尊重,对城邦的热爱,自己都不应当逃走,否则就等于以个人力量毁灭雅典法律,会犯下大逆不道之罪。

    18、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19、有一天苏格拉底刚一进家门,莫名其妙的被老婆就对破口大骂,言语不堪入耳。苏格拉底已习惯这一切了,于是就坐在一边抽起烟来,这时他老婆看到他对自己不理不采的,更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头一泼,顿时苏格拉底全身湿淋淋的。

    20、他认为“好”或者“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一种“神力”,这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自然界特别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均衡、完美等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事物追求好的或善的目的而形成的。

    21、注:这篇文章大概写于2013年,此处节选。并做如下补充。

    22、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的动力是什么?”

    23、十余年美学研究与艺术培训经验的师资与顾问团队

    24、高贵的品德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的瑰宝,是看成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宝贵财富。人的涵养,学识风度,申士风度过去都是人们心里所向往,更是妙龄女子所追求的偶像。突然间人们的追求变了,变得那么粗俗,麻木不仁。有的人仅为一角钱可以将一个活生生的人打死;有的人有了钱就想过皇室般的生活,更想过那妻妾成群的生活如此等等。

    25、仅仅是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人并不一定就可以认识自己。唯有去经历,在酸甜苦辣咸中感悟、体味和学习,才能逐渐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才能看到自己的局限,也发掘自己之前所不曾想象到的潜力,然后,在一个又一个自我怀疑、肯定、自信、成长循环中螺旋上升,趋于成熟。

    26、苏格拉底自己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大部分思想只能从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有很多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对于什么更接近于苏格拉底本人提出的,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27、“自知自己无知”,是苏格拉底的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即独特的“对话”的方法。苏格拉底指出,在事先假定自己无知的情况下,首先提问的必然是什么是某种普遍的德性(如勇敢、公正等),回答的一方必定以某种特定的德性为例子,而提问者必须牢牢掌握航向使讨论驶向那个普遍的德性本身。这样,提问者对答问者提出的某种具体的行为是否是德性本身就可以提出疑问,并且以相反的事例诘难,以此表明,这些具体的在外表上有相反特点的事例之所以被称为是同一种美德,一定有更深层的共通的本质特点。

    28、“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29、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已,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朵花也没有。

    30、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是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31、被苏格拉底及其弟子们访问过的政治家、诗人和手工艺者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于是有人以对神不敬和腐化青年思想的罪名将苏格拉底告到了法院。

    32、 苏格拉底对于城邦法律更是尊崇有加。他说,一个人和自己的父母是不平等的,他应该尊重和服从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迁怒于自己甚至大骂,他也应该甘愿承受,不能以牙还牙,进行反抗。

    33、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藐视神明、引进新神论,腐蚀年轻人道德的罪名,被处以死刑。他的学生想尽各种办法乞求他活下来,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在他看来,他不是被那一群无情审判者处死的,而是被他始终相信、并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城邦律令。最后在他生死关头,苏格拉斯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镇定自若饮下毒汁。

    34、还有财富,在大多数人看来,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享受,物质财富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奠基石,在生存状况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应觉醒,精神创造才是人生命延续的真谛,因为在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涵着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理应及早觉醒;

    35、在哲学史之外,苏格拉底的思想也指导了一代又一代人类。

    36、他在教学中很少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交谈,甚至辩论,来指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答案。接下有几个小故事特别有意思,是苏格拉底用精神助产术启发他的学生柏拉图。

    37、苏格拉底曾说:我一无所知,除了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件事外。

    38、想到乔布斯曾说过愿意用所有财产换取和苏格拉底一下午的谈话时间。可见苏格拉底的魅力历经数千年不减。

    39、在苏格拉底看来,尊重和服从法律判决,既是雅典公民应尽的神圣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衡量个人道德操守的重要标准。这一理由是苏格拉底拒绝克里同建议的最正当,最有说服力的根据。

    40、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苏格拉底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扩展资料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41、“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42、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形式。

    43、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哲学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