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解释(精选美句46句)

  • 发布时间:2023-07-30 11:18 编辑:admin 点击:
  • 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解释

    1、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并非无恶不作的意思,而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药性猛烈的药物。《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是石胆、丹砂、雄黄、石、慈石,通过加工合成之后,其药性极其酷烈,是以毒攻毒的良药。

    2、(误用):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3、(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4、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5、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解释)。

    6、(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7、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8、(示例):为人要正派,莫做瓜田李下,惹人怀疑之事。

    9、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没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时代,这句问话却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10、不足为奇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事情等很普遍。

    11、(误用):易理解相反,以为是看重搬迁之意。

    12、意思: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13、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14、“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15、(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16、“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七月指的是农历七月,“火”是指恒星大火星,“流”指的是西沉。

    17、(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18、(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19、他对孩子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20、“阿堵”,是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后来由于《晋书·王衍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阿堵物”渐渐被作为钱的代称。

    21、(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属望文生义。

    22、(示例):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23、有很多成语在我们自己意识中认为非常的简单,以不足为训举个例子。

    24、(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25、(示例):为了让公司的业绩有质的变化,经理决定将旧制度彻底改弦更张。

    26、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大赛试题(校对人员专用)

    27、(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

    28、“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地区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是很不文雅的词。这样一个主谓词组,它的宾语省略了,但是意思还是很明确的。

    29、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30、(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31、“登堂入室”原指登上厅堂、步入内室。后来人们比喻为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终至高深境界。“登堂入室”作为一个谓语词组,其主语应当是人,而不应该是物。另外,把“登堂入室”当作很具体的一种动作,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的用法也是欠妥的。

    32、“凯”意思是胜利,“旋”意思是归来,而“凯旋”就是胜利归来。既然“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那么在前面加上“胜利”,或者在后面加上“归来”都是画蛇添足。

    33、(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34、秦始皇之前的统治者,相对还比较谦虚。那时的诸侯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者,谓自己不能得众也;“寡人”者,“寡德之人也”;“不谷”,谷为食物,可以养人,乃善物,“不谷”即“不善”.由此可见,在秦始皇之前,统治者至少在表面上远远没有那么高傲自大。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统治者才开始感觉到不需要再如往常那么谦卑了,于是,“朕”也就应运走上了“唯我独尊”的不归路。

    35、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36、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37、(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38、我们常常在写作或是说话时不小心用错成语,引错典故而闹笑话,很多都是常见的误解和误读。看看下面的20个文史常识和成语,你有误用过吗?

    39、卑卑不足道:释义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40、因为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以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

    41、(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2、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对“朕”作出了如此的解释:“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才由寻常百姓家飞入了皇宫之中,一去不回头。

    43、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44、(误用)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45、 从词面上讲,“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翻阅各种辞书可知,“曾几何时”都解释为“时间过去没多久”,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的例句为“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