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美句44句)

  • 发布时间:2023-07-08 16:31 编辑:admin 点击:
  •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

    1、  读完于丹的《论语》心得,重新认识了孔子,他没有圣贤的架子,对人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都有挫折,真正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保持心境的安宁,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一个人要少说多做,慎言,言多必失,这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工作,以诚相待的交友,生活中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才会享受生活美满和幸福

    2、修炼刚强、果敢、朴行、谨言之品质的过程,就是修炼生命自觉、接近仁的过程。

    3、15岁的话就是大学了,四书里面专门就一本书就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等于孔子的时候是15岁,已经确立了自己学习的方向,我要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立志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学者了等于。

    4、其实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一种谦抑的态度。

    5、(《资治通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见义不为,非勇也。

    6、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关于教育的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做学问或求学,要“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仁,游心于艺”。求学或为师,皆当既有高远志向,也能坚守德行底线,紧沿着提升“仁”的内在修养而行,并通过娴熟地掌握技艺,收获自由和快乐。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学生无高远志向,无修德意识,难有生命自觉,也不乐学。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开展的“办责任的学校,做责任的教师,育责任的学生”之“责任教育”,则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学善学乐学,从而实现“立己立人、修己达人”的生命圆满。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论语》十则首先强调了学习态度,主要有三方面:

    11、马:孔子等于是到五十的时候,就对于自己人生的这种命运就完全知晓了,比不惑又等于更进了一步了。

    12、卜卦在远古,是非常繁琐复杂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子引用南人言和古卦辞,意在强调“有恒”的坚持韧性精神,反对荒嬉怠惰和半途而废。

    1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4、(罗梅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一是我校的责任教育:办责任的学校、做责任的教师、育责任的学生,学校管理者、学校教师、学生唯有各履其责,方能见教育大美。

    16、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关于教育的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8、简单的说,《论语》的真谛是教人们如何得到真正的快乐;它的精华则在于教我们做人的心态。

    19、多个弟子都曾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比如,答颜渊的是“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答冉雍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答司马牛的是“其言也訒”。

    20、春节期间,文化传统平台将陆续刊登部分读书会成员学习践行经典的心得体会,与各位学友们交流参证。经典该怎么学,怎么习,如何经世致用?这些朴实的文章,或许会带给您深深的触动和启发。

    21、可见,他总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情而作答——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爱徒颜渊,要求最高;对有“帝王之器”、可以当大领袖的冉雍,则告之要尊重所有人;对“多言而躁”的司马牛,则提醒他管住嘴,言语迟缓一点,要虑事周详说话慎重。

    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承诺、讲信用,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曾子杀猪”的故事。为了给孩子做出信守承诺的榜样,曾子说服妻子履行赶集之前随口说出、并未打算履行的承诺——杀猪给孩子吃。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很震撼!无论是对上级、同事、朋友、下级,还是亲人(尤其是孩子),我们都应信守承诺。这其中,对成人自以为“比较好糊弄”的孩子信守承诺显得尤其可贵和重要!

    23、今天我跟大家聊四个主题词,第一个词就是初心。追溯过去十年,一心所得是从什么地方开场的?初心的故事,跟今天的嘉宾有关。

    24、记得费孝通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散发着玫瑰的芬芳。《红楼梦》中有警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桃红又是一年春。

    25、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不凋谢。”在冰雪严寒的恶劣环境中,才能真正显示具有韧性精神的意志崇高。古人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艰难困苦,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路遥,考验马力;烈火,可见真金;乱世,方知忠良;患难,才见真情。身处困境,才能真正检验我们的意志、品格和才能。

    26、--刘向,汉朝经学家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27、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2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

    29、“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30、孔子说:“智慧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智、仁、勇”三德,是通往生命大觉、走向生命大智慧的捷径——有生命大智慧的人,不会被事物所迷惑;有着圆满的生命自觉者,不会有私愁和私虑;解除了生物性的对死亡的恐惧,人自然将成为勇者。故“智仁勇”被称为“三达德”。愿我们能在学习时将之加以反省和体验,让心更加宽广而高明。

    3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2、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3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阅读的日子里面,我们说点什么呢?很多人问过我,人为什么要读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在今天,我们能够结缘阅读的人,觉得阅读是快乐的事,我们的生命就活通透了。阅读绝不仅仅是读书,而是读世界,读人心,读到通透处,一个人就放下了。佛经里有一句话说放不过别人,是不慈悲,放不下自己,是不智慧。为什么我们会纠住别人放不过,为什么我们自己会患得患失放不开呢?是因为慈悲不够,智慧不足。所有这一切从哪里来?我想阅读会给我们的。所以阅读这件事情,是给自己一个古今的通道,给自己一种宽容、一种通达,给当下一种平衡的状态。

    34、记得费孝通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散发着玫瑰的芬芳。《红楼梦》中有警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桃红又是一年春。

    35、我们要以学习和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和智慧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价值。

    3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37、李泽厚先生认为“善人之道”中的“善”宜作动词用,指如何使人变好,孔子所答意为“不跟着脚步走,也就不能进入室内”,他引用翟灏《四书考异》之言:“善人生质虽美,不由实践,则亦不能造于深奥”,此处强调“实践”,他认为合孔子意。

    38、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回想儿时父母就是我们最完美的榜样,他们省吃俭用,大带小,任劳任怨,不求回报。我们观其志,而等到我们成为父母眼中的成人,我们往往是任性的王子公主,而少了对父母的崇敬之情,孝字难寻呀!有的父亲卖血换来的是儿子无止尽的花销;在机场,因为没有答应儿子要买跑车,常年辛勤劳作的母亲被刚下飞机的儿子狂砍七刀重伤住进医院。我不禁想问:孝从何寻?早在春秋之时,孔老夫子便有子寻父志之思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以崇敬的心来奉养父母这就是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我们的父母满头的白发已不是像当年那样健壮挺拔,父母多多少少有少许的疾病,蓦然回首才发觉父母背已经驼,眼也花了。父母之年足让我又喜又忧。喜因父母高寿,又因父母年岁已高而忧。爱当以父母对子女无私去全心的敬养。

    40、意思就是,我的好的品质,优良的品质,忠信品质其实很多人都具备,非常多的人都具备。事实上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乏这种朴实、诚恳这种传统。你看我们有很多哪怕是不识字的农民,他的天性都是很好的。真的人是非常好的,非常善良,然后也很忠诚,给你办事什么的都是尽心竭力的,发自内心的。而且不说谎话的,都是很诚恳、很诚实的。但是为什么我们2000年只有一个孔圣人?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元代.马致远

    4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论语十则》

    43、“止,吾止也”,“进,吾往也”,可见,成败全在自己的抉择,而命运也总是在自己一连串的抉择下建构起来的。选择坚持,是自我生命觉醒的表现,亦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和生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