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精选美句67句)

  • 发布时间:2023-11-20 09:24 编辑:admin 点击:
  •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1、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百姓的政治代言人。强调"不相亲,不相贵,不相犯"。法家作为主要派别之他们对依法治国仍有深远的建议和想法,这足以看出他们对法治的高度重视,并把法律作为强制按章办事的工具,这些体现了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沿用至今,成为集中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规则。

    2、这里就要说一说商君之死了。商鞅历时二十年,深彻变法刷新秦国,使得法治根基深入人心,然而却损害了秦国原有老氏族的利益,秦孝公逝世,秦惠文王19岁即位,老氏族乘势而起,诬陷商君谋反,私刑杀之,并车裂其尸身。这是秉持仁政思想的老氏族赤裸裸的私刑滥杀,大伪欺世。反观商君,权势之重,春秋战国所有卿相也无出其右者,秦孝公以举国相托,但凡有一丝违反法治之念,也能在其鼎盛时期将一干老氏族清除殆尽。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做了秦法的殉道者,用一己之死,换得了三年后,秦惠文王一旦亲政就以逼杀商君、擅杀大臣的罪名将复辟势力一举铲除,从此秦法在秦国推行了百年之久。

    3、哲学的作用。未学习哲学之前,我都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学进去了才发现,生活真的是处处有哲学,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可以把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思想,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握好哲学,我感觉自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一定的俗气和幼稚。不难发现,学习好哲学之后,我在看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人生问题的时候,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沉稳,更加冷静,思考问题特别的辩证,思考内容的角度也更加全面,这些在某些网络论坛进行辩论、贴吧发言和平常与人交流中都有所体现,就是在回答你这问题的时候,思绪措辞也比未学习哲学之前变得更加严谨、更加符合逻辑。(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4、慎到强调“势”,认为国君必须加强威势才能统治天下。势指君主的权势。

    5、其次我们来对比儒家的“仁”和法家的“不仁”。儒家的“仁”大多表现在“法外施恩”,特别是对贵族阶层的特赦比比皆是,偶尔也有全国性的大赦,无法对罪犯实行有效惩治和震慑,导致了流行千年的官官相护的传统。这里的法已经变成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而制定的规矩,并非平等的法律,可见其虚伪,实为不仁。而法家的“不仁”则出自儒家之口,具体表现为对特权阶层没有任何优待和赦免,看似“不仁”,实则不然。违法必究才能有效惩治罪犯,为受害者主持正义,才是真正对有人守法之人的大仁。

    6、“势”是指君主的位势,即集中权势的控制力。韩非说“位之至尊,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势”为君主专有,至高无上,“主上用之,若电若雷”。战国前期法家慎到重“势”,韩非吸收了慎到的思想,将重“势”思想发展到极致。他认为虎豹其威,在于他的尖爪利牙,如果没有尖爪利牙,就很容易被人制服。“势”就是君主的爪牙,君主之所以能够统治臣民,在于他所处的地位。他还说夏桀能统治天下,不在于他有高尚的品德与超人的才能,而是因为他有重权在手。唐尧很有德行和才能,但如果不在主位,连三家都管理不好。韩非认为君与势的关系是鱼水关系,一刻也不能相离。

    7、用赏赐、刑罚诱使、驱使人们“耕”、“战”、“告奸”,凡是生产粮食多的、杀敌有功的、揭发违法犯罪的,都可以得到官爵、田宅,任何人,不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按照国家的法令去做,就可以得到富贵荣华,而国家也就富强起来了。

    8、学思行|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

    9、(1)罗维明,钟丽红.韩非子教育思想探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69-

    10、  1)所谓势,指权力与威势,一个领导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就是“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有一个故事颇能说明这个道理,秦始皇之前秦朝有个国王叫秦襄王,有一次生病了,有些百姓向神灵祈祷他的健康;等到他病愈的时候,百姓们杀牛宰羊来感谢神灵。秦襄王听说之后,不但没有奖励这些百姓,反而责罚了他们和当地的地方官。大臣们很奇怪,他说:百姓之所以为我所用,是惧怕我的权势,而不是因为我爱他们。如果他们现在这样做,说明我已经放弃了权势而与他们讲仁爱了。这样很危险,他们就不怕我了。所以我要责罚他们,以绝爱民之道,立法势的权威。”“爱臣太亲,必危其身。”听听,这是什么逻辑!用现代话说,势讲的是领导的职务权威。很多国家机关、公司单位的领导人一定要做出跟下边人等级分明的样子,其实本质道理来源于此。他们认为领导就是要让下属怕的。势的核心是“独断独揽”,所有现在企业领导的“一把手”思维,或者说是“天才+1000个助手”的思维,本质上是“势”的影响。(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11、   法家认为,法一旦颁布生效,就必须“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君臣要“任法去私”。法家思想强调“法”作为规范社会的统一标准,在运用过程中不因人的主观因素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任何人都应当做到一视同仁,体现了法家公平执法的决心。

    12、法家人性论是那个时代的反映,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等价交换在人们利益上的反应,也为法家法治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具有历史进步性。

    13、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他们的理论根据是万物以道为原为本,法是道在社会的体现。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他们的理论根据是万物以道为原为本,法是道在社会的体现。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

    14、统治阶级在治理国家时喜爱讲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以达到麻醉剂老百姓的功效,但不遗余力维护保养他的执政和利益的前提下,更爱法治,因而,事实上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以法律法规来维护他的权益。

    15、法家提倡法制,认为健全的法律法规才是治国的根本。法家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16、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是百家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17、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18、ISBN978-7-01-018333-6作者:靳凤林等著

    19、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20、他认为: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的作用;驾驭群臣时,神出鬼没,令人无从捉摸,这是术的体现;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的作用。

    21、延伸阅读:最齐全的诸子百家之道,流芳百世!

    22、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建设一支忠于d、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23、学思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导读

    24、韩非的法制思想有其深刻之处和合理性,同时又十分强调君主专权,其结果是导致暴政、酷政。他的法制思想是自相龃龉的。这种法制思想引领下的法制观念,实际上偏向了君主专权的一方。法的公开性、公正性被淡化,消弭于法制强制性中,法作为治术无大作用,成为空文,突显出来的是术治,尤其是位势、权势之法。这种法制观念,成为社会普遍理念之后,留给传统的就是一副生杀工具,一口砍头刀。民众在实际上没有法权,当然也没有法治保护下的民主、自由和平等。

    25、可以说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积淀,“中和”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例如:中国人强调五味相和才能产生香甜可口的食物;六律相和才能形成悦耳动听的音乐;善于倾听正反之言的君王才能实现国家的和乐如一。贵和尚中思想反映在文化建设层面,就是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魄去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国文化中历来是儒道互补、儒法结合、儒佛相融、佛道互渗、儒佛道相通,士人中有“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之说,以至于对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外来宗教都采取容忍和吸收的态度。贵和尚中思想反映在中国建筑文化上更是突出明显,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建在北京的中轴线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二字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即指涉的是万邦来朝的中央帝国,更是指善用“中和”思想做人行事的中华之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和思想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已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标示,已成为中国之为中国的一种文化形态集成。

    26、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7、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玄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28、韩非认为法的来源是道,是社会运行的必然法则,这种法则具体化为法律、法令、一系列制度条文。韩非的法是社会之法,又是合于道的自然之法,其法制思想是较深刻的,有其合理性。这种法具有公开性、公正性、强制性和必然性的特点。他主张法律条文要由官府定出而公布于民,让民众无人不晓,大家共同遵行,体现公正性。这些都具有合理性。但韩非在强调法的强制性时则有法权为君主专制的倾向。由批评儒家礼仁治国而忽视法度的一面,走向了极权、专制的一面,忽视了民本、民权、民主的法制基础。其法成了绝对的外在强制。

    29、第二阶段:正始之后,随着司马氏集团夺取政权,各士族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化,玄学思潮内部也出现了“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等各种争论。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异端”倾向,他们与司马氏集团在政治上不合作,强调“名教”与“自然”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视礼法。而乐广、裴{危页}“崇有论”基础上,郭旬以其《庄子》完成把“贵无”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的任务。郭象提出名教与自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他舍异求同,以“独化论”来解决这对矛盾,认为圣人“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逍遥游注》);“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东晋以后,玄学开始与佛教中般若学合流,逐步变为佛学的附庸。

    3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战国时期人。主要作品《墨子》等。

    31、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但为什么还是不能被人理解呢?这是因为宇宙生成之初,那时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但我们知道它总有一个开始,所以老子就把这个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实“道”的内涵并不是老子开创的。《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2、原始儒家所讲的“天”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它虽无定势常形,但隐显于自然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天的根本特征是“至诚”,“诚者,天之道也”,“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不难看出,所谓天的“至诚”本质上是指日月星辰按照宇宙规律自我运行,自然万物各正性命、生生不息。

    33、法家思想太过于绝对化,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忽略了情对于人的重要性。

    34、道家看清了事物规律的变化,对道极为崇拜,因此,看得非常长远,落脚点站在历史高度,不局限于一个时间段内的价值和是非的判断。

    35、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由之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在宪法范围内和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6、试述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37、儒家认为人一经一经生下来,就已经是后天的人,要清楚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要有一种参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要积极面对现实,遵循既定的社会规则,在现实社会中发挥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世”。

    38、儒家的核心思想继承自周礼,强调社会等级制度,贵族和庶民是区别对待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其核心主张,其他主张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成立的。所有的“仁义礼智信”都是贵族间的法则,与庶民无关。庶民不过是贵族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处置。这与法家主张形成鲜明对比。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论贫富、社会地位如何,都统一按照法条处理。

    39、忠指忠诚,上到国家、民族,下到亲朋好友以及所有人,都要忠诚对待。

    40、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区别,其实从大的方面看,宗教跟思想流派的区别也适合解释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比如宗教有比较严密的仪式,有自己的禁忌和制度等等,而什么家之类的思想只强调思想本身,如何去实践则要求的比较少。

    41、法家思想为后世建立中央集权王朝提供了系统有效的理论依据,其影响深远,直至今天。

    42、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43、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44、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45、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46、法布于众,法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那么法律就应当以成文的形式出现,并做到公布于众,并争取做到“家喻户晓”。

    47、  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48、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49、管仲、子产、商鞅等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韩非子》等。

    50、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51、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

    52、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53、主要观点: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

    54、悌指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某人有困难了,要伸出援手积极帮助。

    55、学思行|张颐武:年轻人热捧“入关学”的思考

    56、法家,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韩非更是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57、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58、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59、法家认为,法度就像是一把标尺,如果没有,那么就算是像尧帝那样贤明的君主,都无法治国。

    60、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帮你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

    61、 道、儒、佛家的养生思想: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从修为的层次上,我认为一个比一个层次高.

    62、在治国方面,这种特征表现的尤为显著。儒家所谓的仁政,实际上就是彻底的人治,仁慈与否全看权力拥有者个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谁地位高谁说了算。这就导致了佞臣丛生,腐败横行,国家的强盛与否全赖帝王一人的好恶,其强盛往往不可持续。而法家却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罪恶的底线,任何人只要触犯法律,就必须按照法律的条文进行处罚,往往是权力越大,所受的法律约束越多。

    63、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64、道家还有一句名言,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同样是道家对世界本质及其生成、变化的贴切描述。

    65、但与荀子不同的是人的自私自利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需要改变的。只是需要以法因势利导,赏罚分明。

    66、法家思想注重法律,提倡依法治国,反对儒家思想的礼。法家思想认为,贵族和权贵垄断了经济,政治的利益,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这是不公平的现象。法家提倡土地私有,按劳分配。法家思想认为如果继续沿用腐败的礼制,这是不先进的,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