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动作电位(精选美句30句)

  • 发布时间:2023-08-19 11:58 编辑:admin 点击:
  • 动作电位

    1、阈值(Threshold)。能让足够多的Na+通道打开,以达到膜对Na+通透性>K+通透性,的电压值。

    2、阈值: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3、膜内电压超过阈值(threshold),产生动作电位

    4、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快速的可传播的一过性电位波动。

    5、一开始发现的麻醉剂是可卡因(cocaine),但是后面发现它有毒,且能上瘾,于是人们寻找到了合适的合成麻醉剂,利多卡因(Lidocaine)。利多卡因可以溶解成果冻,涂在口腔粘膜上,使神经末梢麻木——表面麻醉(topicalanesthesia);它可以直接注射到组织——渗透麻醉(infifiltrationanesthesia),或神经——神经阻滞(nerveblock);它甚至可以被注入包裹脊髓的脑脊髓液中——脊髓麻醉(spinalanesthesia),这样能麻醉身体的大部分。

    6、通道损坏,会导致一些疾病,称为(channelopathy)。有一种遗传病,伴有发热性惊厥的全身性癫痫(generalizedepilepsywithfebrileseizures)。其癫痫发作是由大脑中爆炸性的、高度同步的电活动引起的。一般是3个月到5岁的婴儿,发烧后产生癫痫。表现为细胞膜外钠离子通道蛋白单氨基酸突变,突变的影响包括减缓钠通道的失活,延长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7、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导致膜电位去极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该电位与动作电位并不相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电压门控通道有关,其特点是“全或无”,即电压门控通道要么不能被激活而导致动作电位不能产生,要么能被激活而几乎全部开放,表现出相同大小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不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弱,同一神经元上两个动作电位相遇以后会抵消或停止传导。而突触后膜上则没有电压门控通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化学门控Na+(或Ca+)通道开放使Na+(或Ca+)内流而形成。化学门控通道的开放数量与其所结合的递质成正相关,因此不表现出“全或无”的特点。这种电位不能传导,只能在局部扩布并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相遇可以叠加,而不是抵消。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累加达到一定强度,通过局部电流形式刺激轴突的始段产生动作电位才可以沿神经纤维进行远距离传导。神经与骨骼肌相联系的部位称为神经—骨骼肌接头,与突触结构相似。兴奋经递质传递至接头后膜(终板膜)以后在接头后膜产生的终板电位与兴奋性后电位特点相同。(动作电位)。

    8、   随着细胞膜向阈电位方向发展,膜去极化,一些Na+通道的激活态门开放,即此时Na+通道的2种状态的门都处于开放状态,Na+的浓度梯度(膜外高于膜内)和电压梯度(膜外为正,膜内为负)都驱使Na+迅速向细胞内流动,携带正电荷的Na+的流动使膜进一步去极化,越来越多的Na+通道开放,导致越来越多的Na+内流,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过程。

    9、动作电位的产生则与电压门控通道的开放有关。适宜的刺激可使部分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Na+内流而导致去极化。刺激达到一定强度以上,去极化至阈电位,则可继发性地引起更多Na+通道开放,使去极化更迅速。通过这种“正反馈”机制使Na+通道开放程度在极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值,称为Na+通道的激活。此时Na+通透性快速增加超过K+通透性,导致进一步的去极化以及反极化,直至膜电位接近于Na+平衡电位为止,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电压门控Na+通道激活后又迅速失活(不能被激活的状态),电压门控K+通道激活。K+通透性再次超过Na+通透性,K+外流而导致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恢复到静息电位后电压门控K+通道关闭,而电压门控Na+通道则恢复到备用状态(通道关闭但可被激活的状态),以迎接下一次兴奋。电压门控K+通道同样是由于去极化而激活,不过其开放速度较慢,并且没有失活状态。阈下刺激只能使Na+通道少量开放,Na+少量内流,且不能再生性地使更多Na+通道开放,所以只能产生局部兴奋,不能形成动作电位。

    10、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通道开放的同时也启动了通道的关闭过程,通道构型的变化打开了通道,同时也使失活态门小球与开放态门的受体相结合,阻塞了离子通道的孔道。与迅速开放的通道相比,失活态门关闭的速度较慢。在激活态门开放之后,失活态门关闭之前的一段时间,大约存在0.5ms的延迟时间,2种状态的门都处于开放状态,Na+快速流入细胞内,导致动作电位达到峰值。之后,失活态门开始关闭,膜对Na+的通透性垂直降至静息膜电位的水平。Na+通道维持着这种失活的构型直至膜恢复到它的静息值。

    11、动作电位由锋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锋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

    12、最大频率为1000Hz,也就是动作电位产生后,1ms内无法再产生动作电位,这里的1ms,被称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refractoryperiod)。在度过这1ms后,便进入了几ms的相对不应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这期间阈值会比正常值高,也就更难产生动作电位。

    13、动作电位携带信息,当动作电位产生后,它会沿着轴突传导,其持续的大小,频率成为了神经元互相沟通的语言。与静息电位,内负外正的电位相比,动作电位完全相反,内正外负。其转换速度之快,在电位图上就像一个尖刺一般(aspike,anerveimpulse,oradischarge)。

    14、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即刚好能引起膜去极化与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形成正反馈的膜电位水平。

    15、上升(risingphase):从负的静息电位上升到0

    16、为了解释Na+电导的迅速升高,研究人员认为轴突膜上有种钠离子通道。当去极化,即膜电位升高超过阈值后,通道打开;膜电位升高至正电荷后,Na+离子通道会失活(关闭并且锁住,不得打开);直到膜电位下降至负后,Na+离子通道重新激活(解锁,当膜电位超过阈值后可以再次打开)。

    17、如果大脑每个神经元都像鱿鱼的巨型轴突一样粗壮,那么大脑将会大到连谷仓都装不下。大脑如何在不改变轴突宽度的条件下,加快动作电位传导呢?

    18、Na+通道与K+通道在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变化

    19、③没有不应期,可以叠加:包括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

    20、②阈电位:一个适宜的刺激使一些Na+通道的激活态门开故,此时Na+通道的两种状态的门都处于开放状态,Na+的浓度梯度(膜外高于膜内)和电压梯度(膜外为正,膜内为资)两种力都驱使Na+迅速向细胞内流动,引起膜两侧达到阈电位。

    21、   在动作电位达到峰值,即Na+通道失活的同时,电压门控K+通道开始开放。K+通道门对去极化的阈刺激产生的是延迟性电压反应。在阈刺激时,产生了3个相互联系的事件:

    22、脉冲式发放:两个动作电位总是有间隔而不会融合起来。

    23、不同神经细胞,有不同去极化方式,也就是使膜内电压上升的方式。上面的例子是对细胞膜拉伸敏感的Na+门控通道,在中间神经元中,通常是对神经递质敏感的Na+门控通道打开产生动作电位。另外还可以使用微电极,人工注射电流的方式来产生动作电位。

    24、当持续给神经元刺激时,不同神经元会产生不同的动作电位特点。比如有三种,持续稳定的动作单位,先快后慢的适应性动作电位(adaptation),以及突然集中爆发的动作电位。前两种分别发生在大脑皮层中的星形细胞以及锥形细胞中,后者发生在皮层大锥体神经元的一种特殊亚型。

    25、动作电位也可称为神经冲动或者兴奋,其产生、传导与传递都牵涉到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等方面的机理,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本文试就几个与动作电位有关的疑难问题进行辨析,以供师生参考。

    26、   ③K+通道门缓慢开放,导致了动作电位从峰值返回到静息状态水平。

    27、下冲(Undershoot)。由于更多钾离子通道打开,比静息时对K+通透性更大,电压更靠近K+平衡电位,直到这部分多出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后,才恢复静息。

    28、动作电位是阈下刺激引起;而局部电位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引起。

    29、Na+外面多,扩散作用沿通道进入细胞内,导致去极化,膜内电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