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精选美句70句)

  • 发布时间:2024-01-16 11:31 编辑:admin 点击: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1、可以说,“戒奢以俭”的为政理念,起源于春秋,成熟于两汉,传承至魏征之谏而发扬光大。

    2、舅舅住在开发区八角街道办事处,那儿靠海,是个渔村,年轻的时候,出过海打过鱼,日子过得很苦,因为家里穷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改革开放初期,他胆子大,拉起了一帮人,进城搞土建,辛辛苦苦打拼了几年,积攒了点家底。虽然,我舅舅没念过几年书,但非常好学,无论出海打鱼,还是做包工头,都会在空余时间看古书,听广播,他谈古论今,引经据典,观点犀利,是我们这些外甥的偶像。

    3、戒奢以俭:这是个状语后置的短语,实际上是以俭戒奢。

    4、(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6、“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树木要繁茂,必须先巩固树根;泉水要远流,必须先挖通泉源;国家要安定,必须积累德行仁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泉水源头不深而希望水流遥远,树根不固而希望树木高大,德义积累不足而祈求国家安定,人人都知道那只能是空谈。“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君主身担重任,统治四方,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好比砍掉树根而想树木繁茂、堵塞源头而想泉水长流一样,是完全不可能的。作者起笔即以常见的树木、泉水为譬喻,既生动形象,又因喻体常见、比拟浅近,易于理解接受。紧接着比喻,进一步正反对比,使人印象深刻,道理阐释也更加清楚:欲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7、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8、(反义词):及时行乐亡羊补牢高枕无忧麻痹大意出其不意刀枪入库

    9、但“以”毕竟与“崇”之类动词不同。“以”,主要用作介词和连词,动词用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很少。在《论语》“夏后氏以松”和“不以兵车”中,“以”虽然解释为“用”“使用”,但所带是比较具体的宾语,与表示抽象概念的“俭”不同。

    10、教材对“戒奢以俭”的注解是“戒奢侈,行节俭”,把“以”当作动词“用”,将“戒奢”和“以俭”理解为并列关系,以与上句“居安思危”相对。

    11、这句话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12、竭诚待人,即使是吴国和越国人也能团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即使是骨肉同胞也会成为陌生的路人。

    13、④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庄严隆重的大事前,洁身静心、克制嗜欲以示诚敬,多“斋戒”连用。《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14、 “救奢以俭”盖本于《盐铁论》“救文者以质”,又或许两者都参考了郑注的“矫之”。魏征的“戒奢以俭”等于“救奢以俭”,指用自身的节俭革除奢侈的风习。

    15、1982年我师范毕业了,成为一名中学教师。那年春节,舅舅非常高兴,破例喝了点酒,还特意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工作,居安思危。年复一年的拜年,一次又一次的演讲,主题词依然是“居安思危”,在舅舅的影响下,我最小的表弟刻苦学习,励精图治,最终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取得国际法博士学位,如今是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老师。

    16、①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17、⑤戒规。《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佛教以五戒为教,绝酒不淫。”

    18、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19、魏徵接着指出,历来的君王顺应天命治理国家,但大多数都是开头做得好,结尾做得差。“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诗经·大雅》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开始做一件事情往往充满了热情,积极主动,随着岁月流逝,热情消退,就不免难以持久、虎头蛇尾。帝王更是如此,即位之初雄心勃勃、励精图治,权掌得久了,长期处在周围人的畏惧或逢迎中,骄傲日滋、自大日盛、威势日重,往往就背弃初衷,为所欲为了。“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创业的君主面临的忧患很多,所以能够竭诚对待臣民,由于待人以诚,举国上下一心,能够攻坚克难;守成的君主处于太平之中,容易放纵自己傲视别人,由于君主不体恤臣民,人民也就疏远君主,哪怕是骨肉至亲也容易成为陌路。危险困窘时一种态度,富贵得志时另一种态度,这是许多人常有的问题,但出现在君王身上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在君臣不一心,人民疏远君王的情形下,国家即便以严刑峻法巩固统治,结果也是老百姓只会躲避刑罚但不会感念君主的恩德,表面上恭敬内心却不服从。君王如船,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不慎重对待民心。

    20、①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21、贞观中后期,国家形势越来越好,李世民对开创初期的困境渐渐淡忘,励精图治的锐气渐渐消磨,滋长了奢侈之心。贞观11年(公元637年),李世民在洛阳建飞山宫,魏征即时上了一个奏章,向李世民指出:“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反正,宜思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船而加饰,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劝诫李世民罢建“峻宇”,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22、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23、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24、自从《尚书·武成》提出:“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拱而治”就成了帝王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魏徵认为,帝王如果能够遵从“十思”,弘扬“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九种美德,就能选贤任能,达到天下大治的效果。“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他勾画出了一个美好的场景:有智慧的人尽心出谋划策,有勇力的人充分贡献力量,仁爱的人播撒恩惠,诚信的人奉献忠心,文臣武将都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君主只需要用好这些人就足了,不必事事劳心费神、亲力亲为。

    25、(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26、如果把“以”理解为表目的连词,那“戒奢以俭”的意思就是戒除奢侈来达到节约;如果把“以”理解为引介方法的介词,那“戒奢以俭”的意思就是用节俭的生活克服奢侈的习惯。后者更符合传统儒学以己之俭戒民之奢的观念。如《礼记·檀弓下》:

    27、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28、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谈及俭对奢的制衡与纠正作用:

    29、(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30、后来我结了婚,有了孩子,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家训我始终牢记于心,我要让这八个字在我儿子身上传承下去。儿子初一开学前,我和他在家附近的小山上散步,那是我们爷俩第一次正式的人生交流,谈了人生规划、近远期目标,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他懂得了学习的意义,八字家训的故事也是这个时候告诉了孩子,他认真地听我讲完,好奇地问了我一些问题,我一一解答。从那以后,他的学习一刻也没松懈过,生活中也时刻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经过努力和坚持,儿子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工系,攻读高分子结晶博士学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1、(出处)汉乐府《西门行》诗:“夫为乐,为乐当及时。”

    3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3、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34、(1)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35、C(1)(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哪个不是忧心忡忡却因而道德昭著,一旦取得功成后道德就随之衰退了。(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36、(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37、(反义词)及时行乐、亡羊补牢、高枕无忧、麻痹大意、出其不意、刀枪入库

    38、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39、(近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居安虑危、安不忘虞、有备无患、处安思危、忧盛危明、常备不懈、安不忘危

    40、这十个方面,针对的是帝王在功成名就之后容易产生的骄傲自满、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喜好谗佞等毛病。历史上,善始而不能善终的帝王比比皆是。商纣王能征善战,惑于妲己,朝政混乱,导致商亡;秦始皇统一六国,威震四海,施政不当,导致秦仅传二代就灭亡;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辟土,晚年却宠信奸佞,造成巫蛊之祸;唐玄宗开元盛世达到大唐巅峰,任用奸臣,沉迷酒色,最终发生安史之乱,使唐帝国由盛转衰。在封建时代,帝王受命于天,集权于一身,凌驾于法令制度之上,没有法律能够约束帝王。因此,魏徵也只能加以劝谏,盼望帝王能够考虑国家的长治久安,吸取历史教训,自我克制、自我约束,以巩固统治、安定天下。

    41、魏征不断劝谏皇上节俭省费,爱惜民力,他自己在个人生活中要求更加严格。早在青年时代,就不治家产。官至卿相,仍保持朴素作风。“所居室屋卑陋”,李世民几次“欲为营私”,帮他建造新房,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42、③戒除;禁戒。《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从内容来看,划线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说“竭诚”的结果,即“胡越为一体”;“后一句是说“傲物”的结果,即“骨肉为行路”,由此可以切分为两个部分,从“傲物”前断开,排查BC。从句式和朗读的节奏来看,“竭诚”是动宾结构,“傲物”也是动宾结构,前后结构一致,“胡越为一体”是主谓宾结构,“骨肉为行路”也是主谓宾结构,结构一致,所以前后朗读的断法也应该一致,排查A。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慎始慎终。“敬”,对应前面的“慎”,也是“慎重”的意思。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以及手法的能力。C.“通篇骈俪工整”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是骈散结合,如“何也”“君人者”都属于散的部分。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凡百”,所有的;“元首”,君主;“景”,大;“殷忧”,深深忧虑;“著”,昭著。(2)“虽”,即使;“董”,督察;“振”,同“震”,威吓;“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应为“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怀仁”,感怀仁德。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技巧的能力。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第一段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所以第一段使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二段以历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以历代君王为例,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论证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44、虑壅蔽(yōng)     黜恶(chù)

    45、(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46、魏征,唐太宗李世民驾下的名臣。他不但以勇于进谏、监察朝政而名垂青史,而且一生崇尚节俭,持身清廉。魏征前后向太宗进谏200多次,所提意见贯穿了一个主导精神,即“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7、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48、(解释)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祸害。

    49、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50、魏徵死后不久,侯君集谋反案发,魏徵因曾举荐侯君集受牵连。太宗又听说魏徵多次将谏言表章先给史官过目,疑心他沽名钓誉,不是一个纯臣。因此,太宗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并下令推翻魏徵的墓碑。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唐军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战绩不如预期,太宗想起了魏徵,感叹说:“如果魏徵在,一定会劝谏我不亲征的。”于是,太宗立即命人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了墓碑,明君直臣终于得到了善始善终的结局。在唐太宗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魏徵名列第也高于诸多秦王府旧臣。

    51、魏徵的经历很复杂,他早年在瓦岗跟随李密,屡出计策却不被采用。跟随瓦岗军归唐以后,魏徵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太子洗马,颇受重用。他曾多次劝李建成要及早动手对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唐太宗的治国班底多为秦王府旧人,最受信任的臣子往往是参加了玄武门事变的铁杆。魏徵不但没有这些身份,而且是李建成的死d,处于敌对阵营。但是,面对太宗离间天家骨肉的质问,魏徵没有丝毫隐瞒推诿,直爽地表示如果李建成听取自己的谏言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了。太宗既欣赏魏徵的直率,又出于收服旧太子一d的考虑,赦免了魏徵,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52、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53、隋唐之际确有文章将“奢”“俭”置于并列的动宾结构中作宾语。如隋文帝杨坚的《劝学行礼诏》:

    54、记得小时候,盼望着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把一整挂小鞭炮拆开,装进上衣兜里,边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边在拜年的路上放鞭炮,那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但我最期待的还是正月初二去舅舅家拜年,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初二去姥姥家拜年,我姥姥姥爷过世的早,我没见过他们,所以从我记事起,正月初二就是去我唯一的舅舅家拜年,年年如此,从未间断过。后来我结了婚,就带上媳妇,再后来有了儿子,等儿子稍大一点,便带着儿子一起去。

    55、殷忧(yīn)        载舟覆舟(zài)

    56、木之长(zhǎng)   浚其泉源(jùn)

    5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58、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尹文子·大道上》)

    59、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十思”,以“思”治“忘”,实在是一剂良药。奏议用一“思”字贯穿始终,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60、郑玄对这则故事的解释是:“时齐方奢,矫之是也。”西汉桓宽《盐铁论·救匮》中,作为儒学代表的贤良就引了这段故事作为论据:

    61、接下来,舅舅就和我们坐在炕头上,喝着茶水,开始“演讲”,先谈国内形势,再谈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告诉我们要心系国家,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时刻不能忘记艰苦朴素。有时候我们不明白舅舅说话的深刻含义,觉得生活好了,吃点好的,穿点好的没有什么,可是都会遭到舅舅的强烈的不满,他说,“我呢,可能是过穷日子过怕了,所以虽然现在我富裕了,但仍然要居安思危,要想到以后……”那个时候舅舅嘴边总是挂着“居安思危”四个字,慢慢地这四个字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

    62、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居安思危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63、前两段,从“思国之安”的命题入手,剖析了打天下易守天下难的道理,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张,比喻贴切,对比鲜明,排比生动,十分具有说服力。

    64、谬赏(miù)        弘兹九德(zī)

    6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我要感谢魏征的这八个字,正是它鞭策着我们,在普通的日子里,过出了值得骄傲的不平凡。我会让这八字家训铭刻于心,代代传承。

    66、(解释)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67、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68、不过,《礼记》说的是晏子行俭,《盐铁论》是对“公卿大夫子孙”提出要求,诸葛亮也是谈官员的适用,都没有针对君王。讨论君主以俭垂范的,有以下文段:

    69、戒奢以俭:这是个状语后置的短语,实际上是以俭戒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