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论语简介(精选美句39句)

  • 发布时间:2023-08-26 10:32 编辑:admin 点击:
  • 论语简介

    1、《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2、《论语》它是一段一段的,段和段之间一般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它很鲜活。可见《论语》不是专门为了写书而写的。

    3、  几句关于做人的语句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本书采用何晏《论语集解》曰:“言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等等,都能够做到择善而从。我们固然欣赏那些天赋异秉,能够独创一家之说的学者,但有时候如果能够将各种精彩的言论汇集在一起,对于读者来说,却也不能不算是一种莫大的贡献。

    5、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6、  书名《论语择善》,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似乎只是一个《论语》的选本。其实不是,诚如该书封底所言:“本书名《论语择善》,意在择众家之善者而从之。”的确,古往今来,为《论语》作注的,不乏名家,但也并非皆尽善尽美,而是各有得失。因此,博观约取、择善而从,就是本书的一个主要任务,也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重大特色。不妨略举数例。

    7、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8、不学《大学》,不知道整个中华文化的整体结构框架,搞不清楚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如果搞不清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你会抓瞎的。尤其是 “内圣”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打基础的,不学不清楚。(论语简介)。

    9、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礼与仁。这一对范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们是伦理学范畴,但更是社会学范畴,因为它们首先指向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宗法等级制;一种社会结构:家族组织与政权组织合一的结构。

    10、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  又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一句,表面上看,颇有鼓吹愚孝之嫌,许多注家为了替孔子开脱,辗转曲折,颇费了一番苦心,但多是迂曲难通。作者则说:

    12、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13、孔子是一个很耿直的人,“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谁都怕孔老夫子记录这个事,谁出了事都不想让孔子知道。孔子只要知道了,他就如实地写。只要这个事不合乎道,孔子绝不客气,绝不手软。当然他也不夸张。乱臣贼子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孔老夫子他是如实地写,但不描写细节,只告诉你哪儿出现了什么事,三言两语就OK了。

    14、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乃至对全人类有所奉献,有所建树。(论语简介)。

    15、(4)  以首章为核心,围绕首章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人格修养,具体的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补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国时,屡遭打击,他的学生虽然也有过怨言,但没有一个人离开他。孔子也很欣慰,不时地赞赏过他的这些学生们。

    18、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19、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20、  类似这样的解释,见解明通,角度新颖而又有坚实的立论基础,诚如成玮先生所赞赏的:“久滞难决之狱,顷刻冰消瓦解。”(见本书《序言》)

    21、孔老夫子去世后,弟子和再传弟子们陆陆续续把过去零散记载下来的言论、问答或者是内容,纂集到一起,形成了《论语》这本书。那时的书,是用竹简或者是木简苇编而成。流传下来后,就作为大家学习孔老夫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教材,甚至可以说是主要教材、核心教材。

    22、《论语》中“论”字最开始是读论(讨论的论),经过后人不断地对《论语》这本书的解读,“论”的读音也从第四声(讨论的论)变成了第二声(人伦的伦)。

    23、在宋国时,宋国大夫桓魋欲杀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表现出了一种大勇。

    24、zǐyuēyóuhuìrǔzhīzhīhūzhīzhīwéizhīzhībùzhīwéibùzhīshìzhīyě

    25、轮:有辐曰轮。古时候的轮子中间连着轴心,有一根根的条,很有规律,整整齐齐的。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7、孔子从十五岁起,便确立了学习的志向和做人的目的。

    2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啥呢?要注重“大道”,这是我们一贯的方向;为修身修心修德正身悟道而服务。从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及他的弟子跟其他人互相交流讨论的这个过程中,找点可供借鉴的东西,为二十一世纪今天的人们修身修心修德正身悟道提供“攻玉之他山石”。我们要注重修道,注重立人格、敦人品,这是我们学习《论语》的核心目标。

    30、  话说孔子真是厉害,课堂上和学生说的话,谈论的话题就被学生整理成书了,还流传千古。现在很多大学教师要想出本书,自己写,自己联系出版社,自己......

    31、本章中,“与”字既可以理解为连词,解释为“和,跟”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赞同”(读去声),历来的注家,各执一词,皆能言之成理。本书作者在简要罗列了这两种不同说法之后,辨析道:

    32、先由教师领读全篇或者半篇(视篇幅的长短而定,《论语》每一篇的长短不一),再由同学们按座次逐章朗读(一人一章)。每读一章,教师逐字逐句讲解一章。适时提问,并引入必要的讨论。

    33、《易传》,算是孔子亲笔写的内容,但《易传》也不完全是孔子的思想。因为在孔子之前,据说文王所作的卦辞,周公所作的爻辞,到了孔子的时候,这算是系统地给《周易》插上了十个翅膀。“十翼”中很多具体的阐述,也不全是孔子写的。

    34、  前代许多注家,认为孔子是天纵之圣,不可能比不上颜回,因此都主张应该读成去声,尤其杨伯峻《论语译注》还特地强调“这个与字不应该看作连词”。但是,这样一来,孔子的话就变成了:不如呀!我赞同你的话,你是真的不如他呀!”(注意:“弗如”一词重出,是为了加强语气。)言外之意是:你比他差远了呀!试问:当着子贡的面,如此贬损他(即使是出于至诚),将置子贡于何地?孔子虽然讲究真诚,但想必还不至于如此不通人情。因此,这个“与”字,还是应该讲成连词比较好。一则显示了孔子的谦虚,一则安慰了子贡,何况孔子本身并不以聪明自负,(他认为自己强于别人的重要一点,是好学不厌,持之以恒。)赞许颜回比自己聪明,丝毫无损于他的伟大。 

    35、要“博搜精掇,一以贯之”,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3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见解。可以,可以凭借。为,成为。而,表示先后关系,可不译,也可译为“就”。

    37、四书增删注释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8、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级培训师乌市人民广播电台FM7“自在国学”直播栏目主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