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名人读书的故事小众(精选美句53句)

  • 发布时间:2023-08-25 11:57 编辑:admin 点击:
  • 名人读书的故事小众

    1、刚重读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突发奇想:如果苏轼活到现在,会不会用Vlog记录这一次旷古烁今的月下闲游?

    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之顺畅。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因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需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因为这些人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3、村上春树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每天在孤独之中默默埋头写作?NO~!!(名人读书的故事小众)。

    4、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5、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6、如果你习惯了吃亏,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不拒绝所有人,便会忘记其实你可以有态度,可以有观点,可以有能力,可以有自己从容的生活。

    7、本书为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的随笔集。平实的笔触间,回忆其少年求学、归国治学的经历,以及与梅贻琦、叶企孙、金岳霖、周培源等诸位同道好友的往来;更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记录下了其所亲历的大时代,其中关于私塾与专读生制度、教授治校制度以及西南联大的诸多回忆,多有不同于人文学者的客观描述与理性观察,独具价值。(名人读书的故事小众)。

    8、苏轼读书不为炫耀,当然就不会“装”,也不会“晒”。一个叫“冬瓜”的著名Vlogger说:“摄影是记录一个瞬间,电影是记录一个故事,那么Vlog就是记录一个灵魂。”Vlog是日常生活的实录,但很难展露一个人的灵魂。试想,我们读苏轼的《定风波》,又怎么能够借助小视频传达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读《念奴娇·赤壁怀古》,Vlog又如何传达“人生如梦”的喟叹?读《赤壁赋》,小视频可以记录“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的生活,又如何表现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的变与不变的哲理?

    9、这本《清单》是迄今我推荐过最冷门的书,与文学经典不同,它仅仅收录了124张名人的小纸条,包括爱因斯坦的婚姻协议、梦露的新年决心、古埃及人的假条等,只有约 1/5 的读者有兴趣阅读。

    10、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11、而这个年代的每一位读书人,也值得被深深肯定。

    12、 大约适合普通人来了解甲骨文的,就是马如森的《殷商甲骨文实用字典》,还有王本兴的《甲骨文读本》,这里面的内容,大约没有那么专业,也没有那么难,平常有时间翻阅几次,当成书法多书写两次,总共也就一千多个字,大约是比较容易混个脸熟的。当然延伸给大众的陈绍慈的《甲、金、籀、篆四体文字的变化研究》就是很好的普及读物。

    13、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14、爱迪生的妈妈是理解孩子的。她将孩子领回家来,亲自授课。就这样,爱迪生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比在学校读书的孩子还要多的知识。

    15、有时候,我们太把读书看成是一本正经的事,好像它与娱乐“水火不容”。其实,读书只是一个形式,通过读书获取其中的知识,从而拓宽眼界,对自己生活、工作有所助益才是终极目的。对于古人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只有读书,但是到了现在,获取信息的形式日趋多元,我们不应该拒斥那些新的形式。

    16、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17、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但是他只能利用这个环境、时间背诵诗文。

    18、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19、世界很大,我只能在书的海洋之中浮沉。人生太短,如果你认定了书,那么就在书中沉醉吧!

    20、我们读《记承天寺夜游》,借助文字媒介和自己的思考,才能更深入体味苏轼的“念无与为乐者”的郁闷和在月色中泅渡自己灵魂的那种闲适和通达。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人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读书不是问题,用小视频晒读书生活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一些Vlogger只满足于“装”和“秀”,而不能通过深度阅读,把知识化为自己内存的气质和灵魂。

    21、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没有纸,他用小树枝当笔,大地当纸。

    22、时评丨如果苏东坡活到现在,会不会写VLOG?

    23、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24、  甲骨文、古籀文、金文、石鼓文这些这些书或者资料难吗?相对来说不难,对于穷书生,大约最难的是怎么弄到这些书,这些专业类的书籍,大约都是绝版书,以前几十元的一本,现在二手价格都是几百上千,同时新的大字典虽然是新书,也都是几百元起,有些大部头的系列都是两三千元一套。读书人有种执念,大约一旦觉得这本书不容易到手,越会心心念念,真的爱书的人,大约古文这些爱好大约是几万几万的扔进去吧,大约书读完,就会对这些器物心心念念,想着有机会看看石鼓文石吧。

    25、如果说《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是最美味的乌龙茶,《爱吃沙拉的狮子》就是最美味的寿司。寿司配乌龙茶,炎炎夏日给你带来最清爽纯粹的欢乐。

    26、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为何不借用雪光来看书呢?孙康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27、(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2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梁灏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梁灏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梁灏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梁灏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28、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29、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30、轻轻翻阅其中一本文学册子,你都会对这个世界了解更多一点。

    31、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篇3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32、《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最新图书作品:《风味人间》第二季,收录8类食材300道全球奇绝美味,从青城山甜烧白到日本烤鸡翅,580张高清大图馋坏了编辑部的人。

    33、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34、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35、《小王子》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在鸢尾草、玫瑰、檀香木、青苹果、海桐……调和的配方里,你得以“闻香识爱”。

    36、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37、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38、主播: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

    39、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

    40、(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41、(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梁灏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梁灏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3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4李密是隋朝人,他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进宫了,少年时期的他被派到了隋炀帝的身边当侍卫。李密这个人从小就非常的活泼好动,有一天当他正在值班的时候,他一直都在左顾右盼,刚好隋炀帝路过那里就看见了,隋炀帝认为这个孩子非常的不老实,一生气便免了李密的差使。但是李密并没有因此生气懊恼,回到家之后,他一心决定发奋读书,一定要做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有一天,李密骑着牛要出门去看望朋友,在去看望朋友的路上,他把书挂在了牛角上,这样他就可以一边赶路一边看书了。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5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42、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43、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44、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我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们请求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归人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哪?

    45、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46、村上春树在《爱吃沙拉的狮子》中写下这些温馨的细节,52则随笔流露出难能可贵的趣味和性情,配以大桥步52幅可爱插画,温暖又自由自在,读起来像在屋檐下抱着猫看天,治愈琐碎生活的烦恼忧愁。

    47、《古今名人读书法》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48、汉代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49、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50、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孔乙己》

    51、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52、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X”、“+”等各种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