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荀子经典名句翻译(精选美句72句)

  • 发布时间:2023-08-22 11:22 编辑:admin 点击:
  • 荀子经典名句翻译

    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天下人了解自己,那么就与天下人同甘苦共患难;天下人不了解自己,就巍然在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 这是上等的勇敢。与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自己行得正,心中有善,或者要做的是超前的大事业,而别人不理解自己,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无奈,也无需畏惧别人的眼光,坚守自我。

    3、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都将进步;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由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正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很多事是人力不可为的,就是所谓“天决定的事”,偶然性很大,不能强求。但很多人就是对这些事心心念念、抓着不放,守株待兔,幻想着天上掉馅饼,寄希望于福利彩票中大奖、发横财。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这些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

    4、战国·荀况《劝学》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所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诗》云:"布谷鸟住在桑树上,七只小鸟它喂养。那些善人君子啊,坚持道义一个样。坚持道义真专思想就像打了结。"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荀子经典名句翻译)。

    5、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6、原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7、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

    8、  译文: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专一于道,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尽力去做了,就能做到身美,凡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能执两端而得,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

    9、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10、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11、《论语》中孔子讲“君子不器”,是针对古代士阶层的,君子不是像器物一样有具体的作用,君子在位,可以管理操作器物的人。

    12、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14、原文为《劝学》先秦 荀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  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看到了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偏重远,不过分博大,也不过分浅近,不泥古,也不薄今。

    16、白话翻译: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17、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最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18、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大略》——荀子名言

    19、参考译文: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先代圣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20、节选: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22、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23、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大众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唐朝时,魏征用此观点来劝谏唐太宗,荀子的这句话是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时刻铭记的。

    24、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2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2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27、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篇》

    28、“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是重要的环境,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慎重选择,不随不良环境而堕落。

    29、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30、学习不可以停止,青从蓼蓝中提取出却比蓼蓝更青。

    3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33、貉(mò):通“貊”,中国古代居住在东北部的民族。

    34、点评:荀子批评当时有些人做学问,是为了在人前卖弄。

    35、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36、《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37、  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38、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39、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41、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42、点评:荀子认为,温柔谦恭,才是道德的根本。

    43、这是对那些口是心非、伪善无耻之徒的斥责之语。

    44、点评:荀子认为,君子立下志向,就不会随意改变。即使遭遇穷困,也不会放弃德行和信仰。

    4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46、“礼治”是荀子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礼”之起源,是为了保持物质和人欲的平衡。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是人人都依自己的愿望行事的话,可想而知世界就会混乱不堪,而且外物有限,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所以需要制定“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合理引导欲望。荀子认为“礼者,养也”,“礼”并非是刻意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以及合理分配物质,使社会相对稳定。

    47、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48、  译文:丧礼,就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大致模仿他活着的时候的样子把死者送走。所以侍奉死者如同生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

    49、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50、一般人的毛病,就是容易受局部的蒙蔽,因而不能明白大道理。眼光不妨放长远一些,站得高一些,能看得更广,格局更大。

    51、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2、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53、事情不危难,就不会知道君子每日都在持守信念。

    5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5、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56、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荀子学识渊博,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57、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前不知道大地多么厚重,不听到先王留下的话,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5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59、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学习,是人的本性,是人和禽兽的重要区别之一。学习,当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车轮呼啸前行,不积极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善于学习,才能掌握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60、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61、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62、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63、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64、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身:自己。这几句大意是:口能谈论,又能亲自去实践,这种人是国家的宝贝。这里所说的"言",是与国有益之言;所说的"行",是与国有益之行。不但有理论,而且能实践,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实在是国家的宝贝。这几句可用于赞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65、(感悟)实践出真知。在自强不息的行动和探索中,才能获得真知。

    66、(感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搞懂了人性本质,才能顺应其势做成其事。

    67、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68、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69、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70、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