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昵称网

搜索
  • 您的当前位置: 个性昵称网 > 文案句子 >

    徐志摩的简介资料(精选美句63句)

  • 发布时间:2023-07-20 11:21 编辑:admin 点击:
  • 徐志摩的简介资料

    1、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3、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4、从社会学到文学创作,徐志摩的诗歌中不仅有情诗,还有用浙江海宁硖石方言写成的《东山小曲》;以及体现人道主义色彩的《庐山石工歌》,纪念“三一八惨案”的《梅雪争春》等。

    5、俗语有言“文如其人”,诗歌和情感生活或许真正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徐志摩也难逃这一判定。在教书过程中,他也没有完全被限制在教学中,反倒显得有点不安分,或许也正因如此,他最后让人记住的是他“不安分”的成就,而忘了他真正在讲台上的付出。

    6、没有陆小曼,徐志摩作品的收集、整理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今人研究徐志摩也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7、1922年,徐志摩发表《康桥再会吧》,凭借独白式的抒情与优美繁复的意象在文坛崭露头角,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就开始竭力邀请这位“留学高材生”前来演讲。这段时间内,他的演讲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他在北师大附属中学所作的《诗人与诗》的报告。这篇报告里,徐志摩提出“诗人不能兼作数学家”,引发当时“算学与诗人”的长期争论。长达两年时间,徐志摩默不作声,却在无形中提高他的名声。一年以后,他创办新月社。1924年,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教授。

    8、待长子刚刚满月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离婚要求。一切都和想象的差不多,很爱徐志摩的张幼仪居然答应了志摩的要求。(徐志摩的简介资料)。

    9、要知道梁思成的父亲就是徐志摩最尊敬的老师梁启超。徐志摩是个天才的诗人,他的浪漫气质是无法束缚的。

    10、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1、1910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2、陈巨来:昌硕撒谎,大千会做人,心畬食量如牛

    13、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14、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扩展资料: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5、徐志摩原先的墓地早已被毁,现在的墓地乃1983年重建。徐志摩被视作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重建的墓地设计为半圆的墓台,恰似一弯新月,以表达诗坛“新月派”的寓意;墓的两侧各自有一块以水泥浇制、呈打开书卷状的诗碑,分别刻着诗人《再别康桥》和《偶然》两首诗的诗句。

    16、纪念活动由学院基础部副主任、诗人书法家周永主持。他首先介绍了组织本次纪念活动的有关情况,并就学院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主题研学为平台,以拓展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方式为抓手,以夯实国家级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库细节管理为基础,以打造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杆学校为方向,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17、在看演绎徐志摩一生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及他的诗集时,我更加了解了他的众多爱情诗歌的出处,比较经典的《偶然》是写给林徽因的,《雪花的快乐》写于与陆小曼热恋之时,那时的他沉浸在恋爱的热浪中,即便是冬天也像燃烧着火,天空雪花飘飘,激发了他的灵感,诗情喷涌而出,那时的他,比雪花更快乐。

    18、徐陆两人自搬进新居后,度过了一段时间不长,但却"浓得化不开"的甜蜜生活。徐志摩在此写下了蜜月日记《眉轩琐语》、完成了小说《家德》、编就了《诗刊》第二期。新宅当时还居住着徐的父母,他的前妻、后来作为他父亲徐申如的继女张幼仪也同住在新宅里。

    19、《雪花的快乐》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的诗歌,作者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20、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21、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2、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23、本文来源于新浪读书(ID:sinadushu)

    24、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正是其鼓舞人们上进的一个方面,也正体现了“五四”精神。他在康桥的自然风景中大彻大悟:“不满意的生活大都是由于自取的。”“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离一天。”“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我们的‘病根’就有缓和的希望。”因此是因为康桥的自然之美以及作者失落在这里的梦幻,对自然、生命、生活的热爱,而使之对康桥难舍难分。在康桥这里充满了浪漫诗人所需要的古老、宁静、恍惚的氛围,更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怎能不凝固为诗人解不开的“康桥情结”呢?更何况离开康桥后生活情感决非如康桥的宁静,而整日奔波乃竟为了生计,更增加诗人对康桥幻梦的不断追寻。这也许就是“康桥情结”永伴始终之由吧!

    25、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

    26、全诗综合运用了借物抒情、对比、拟人等表达手法,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等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27、徐志摩是典型的风流才子,相貌俊美,才情横溢,一表人材,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浪漫诗篇。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纠葛,点缀着徐志摩的生命。

    28、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最为经典。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29、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30、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31、这两首诗是徐志摩最广为流传、享有最高知名度的诗文。尤其是《再别康桥》,夸张一点说,但凡上过学的中国人,都会在某个场景里适时来上一句:“轻轻地我走了......”。

    32、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33、故居台门上方有徐志摩表弟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正厅有匾曰“安雅堂”,乃启功补书。主楼底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展示徐志摩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

    34、1979年,徐志摩的另一位高徒卞之琳,在《诗刊》上发表《徐志摩诗重读志感》一文,其中写到徐志摩在课上讲雪莱时,会眼睛看向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仿佛自己也沉入作诗的状态中,悠悠说道:“大概雪莱就是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

    35、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36、《卞昆冈》(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

    37、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叫“济南号”,罹难地居然就在济南。因为遇大雾能见度差,机长降低了飞行高度,结果撞上了位于济南市区西南部的开山,飞机坠落在附近的西大山。2006年,济南市连同诗人的家乡浙江省海宁市的相关部门,在位于长清大学园区的西大山上建起了徐志摩纪念公园,并立碑铭记。

    38、康桥大学并不是一所大学的名称,事实上康桥有二三十所大学,而康桥大学则是这些学校的总称。其中最有名的是国王大学,王后大学,圣乔治大学。徐志摩生活中的“康桥”实际上是在英国东南部的剑桥。

    39、徐志摩,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40、旧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前后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后楼亦三间,屋顶有露台,可登临。旧居台门上方有表弟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

    41、但他是一个有妇之夫,对此,林徽音表示,只有与原夫人离婚,方有可能讨论婚嫁之事。于是,徐志摩匆忙把已有身孕的妻子送到柏林留学。

    42、《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脍炙人口的诗篇,而贯穿于他一生的“康桥情结”源于1920年初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的经历。

    43、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除第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镌》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同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创办《新月》杂志。

    44、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10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

    45、中国诗歌在线总编、《山东诗人》杂志主编马启代在纪念活动中致辞,对新时代文学创作、文化传承给大家做了交流。

    46、陈子善在《说徐志摩》的第二部分中点到,“研究徐志摩,不能不提他与哈代、罗素、泰戈尔等世界文坛巨擘的友谊,但狄更生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47、该会的总会设在伦敦,当时请到了梁启超担任名誉会员。30年代初,徐志摩在上海联合了胡适、曾孟朴、郑振铎在内的多位作家,一起创办了国际笔会中国分会。徐志摩去世以后,郑振铎专程写文悼念,其中就特别提到了办会这件事。

    48、其次,林徽因出身官宦名门,且自小是在祖父母身边长大,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即便她跟随父亲游历欧洲、饱读西方文学作品,具备开阔的视野,但家教和自尊,都不太可能使她做出有悖传统伦理和有损家庭名望的事。

    49、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50、只能说,他们精神世界的纯粹和广阔,不是一般世俗的格调能理解。

    51、郁达夫是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他同时也是现在文人中颇有“艳福”之人,一生经历多次恋情,三次婚姻,其中他与有着“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王映霞的邂逅,上演了现代文坛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

    52、旧居位于海宁市硖石镇干河街中段,是其父后来为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而建造的。这在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无疑是一座令人侧目的豪宅。徐志摩深爱此屋,称其为“香巢”,内部装修及居室布置据说都是徐志摩亲手而为。

    53、因此,林徽因是否也爱上徐志摩,徐、林是否存在如传闻所言的“康桥之恋”,就成了后世叙事和评议的关键!

    54、经济学家陈岱荪与徐志摩和梁思成夫妇都是好朋友,他也说:“徐志摩与林徽因在伦敦恋爱不可信,那时林徽因才十六七岁。徐志摩与林徽因恋爱,林长民也不会同意。”

    55、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56、《说徐志摩》的第四部分考证了徐志摩与鲁迅、林徽因等同时代作家的关系。

    57、《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58、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9、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0、徐志摩的多情似乎是天生的,当初娶了张幼仪,谁看都是一桩美姻缘。张家是上海宝山县的名门大族,张幼仪的哥哥是有名的社会活动家。

    61、《死城》、《曼殊斐尔小说集》、《赣第德》等。

    62、在徐志摩不幸遇难后,林徽因写给胡适的信中,也能窥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意味。而徐志摩与鲁迅是否存在交集,在作者的考证下则更加扑朔迷离。